首发丨高值耗材新锐利格泰获千万级融资,独创技术攻坚运动医学市场
亿欧大健康7月22日消息,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利格泰)获得新一轮千万元融资,投资方为征和惠通。利格泰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赖卫国表示,由于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品上市周期十分漫长,当前公司核心产品还处于在研阶段,本次融资也将继续用于公司核心产品研发。
利格泰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器械科研、开发、生产和销售,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的研发与生产,以及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公司。据了解,利格泰已建成人工韧带和韧带固定系统产品的生产线,专业生产人工韧带、界面钉、袢钛板、U形钉、刨刀、磨头等运动医学产品。
赖卫国说,公司主要打造从关节镜开始进到体内进行手术过程中用到的一系列固定、修复、再生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利格泰的人工韧带技术在生物材料相容性上已达到长期植入需求。众所周知,虽然很多材料适合做人工韧带,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质才是制约人工韧带材料选择的主要瓶颈。相关文献报道称,国外同类产品随访记录显示最长植入时间已达19年,未来利格泰也将向此目标靠近。“经过5年的厚积薄发,利格泰产品的性价比已达较高水平,未来发力方向是力求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目前和国外成熟对标公司比较,公司产品可以做到40%左右。”
资料显示,利格泰与上市医械公司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利泰)存在关联关系。作为国内骨科类产品的领先企业,凯利泰在产品、渠道、专家资源、医院覆盖、研发储备、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均处行内优势地位,其产品销售覆盖已达2000余家医院。将来,凭借凯利泰成熟的销售渠道、运营模式以及互补的产品布局,利格泰的技术创新优势或将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双方的携手发展也将有利于共同打造运动医学领域内全系列植入物的闭环产业链。
运动医学作为骨科系外科学的分支,在国内发展时间并不长。赖卫国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才有医生陆续从事运动医学,而运动医学真正蓬勃发展是在近十几年。“2018年国内运动医学市场总值30亿,近几年呈每年20%的增长,将来还会越来越大。”根据德尔菲法判断,我国运动医学市场的合理增长值为348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6.18%。
骨科植入类市场可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以及运动医学,其中利格泰的专攻领域就是运动医学骨科植入物。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大分类占据85.50%的市场份额,运动医学类占比14.5%。据悉,骨科植入市场中,只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创伤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脊柱、关节和运动医学领域多为进口企业占主导地位,国产化程度较低,因此国内高端骨科植入类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在国家出台大量政策鼓励国产创新和进口替代的背景下,国产产品势必会在骨科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再加上国家控费降价的大环境,国产企业或将借助政策和成本优势取得新突破,由此可以预见高端骨科植入市场将展现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利格泰一直致力于深耕骨科植入市场的运动医学领域,并以硬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建了十余人的核心研究团队。公司总经理赖卫国更曾先后任职于Stryker和Smith&Nephew两家运动医学领域知名外企,拥有16年垂直领域工作经验。截至目前,利格泰在人工韧带方面已拥有27个相关实用新型专利,6个发明专利以及1个独创人工韧带编织技术在研。赖卫国表示,创办利格泰也是旨在抓住国内运动医学领域逐渐蓬勃发展,但国内相关产品匮乏的契机。
“未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国内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临床医生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我国脊柱类和关节类耗材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征和惠通医疗投资合伙人张志玲表示,利格泰除了赶上运动医学市场发展的关键点外,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都处于业内领先地位,这也是征和惠通看好利格泰的原因。
总体来说,在国外资本控场的高端技术领域,趁着医械“进口替代”的东风,利格泰希望以自身独创的硬技术产品打天下的举动得到了征和惠通的支持。究竟利格泰已沉淀近5年即将推出的核心产品是什么?公司将如何分羹国外近乎垄断的市场?亿欧大健康会持续关注。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邱俊儒/吴慧玲;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融资声明
注:文章中所涉投融资额度来源于企业或相关机构或公开资料,亿欧已经尽量核实,不对融资额度做品牌背书;欢迎各方监督核实,如融资额度不实,欢迎向亿欧举报。